学童的方式愈加投注心力,而同时他自己的研究把他卷入问题的程度愈来愈深:他不光从事实验情境中的婴幼儿研究,而且在非洲学校进行心智发展的田野研究。同时,他的学生、博士后研究员以及他的研究同人都参与其中。“我特别记得一次和亚里山大·陆理亚一起作的访问,他就是维果斯基有关发展的‘文化历史’理论最投入的代言人。他对于语言和文化在心智功能上的角色做了热切的解说,使得我对那仰之弥高的皮亚杰理论竟发生了信心动摇。”①
维果斯基,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,被誉为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地位仅次于皮亚杰的心理学家,是发展心理学思想中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,由于早逝,他也被誉为“心理学的莫扎特”。维果斯基坚信马克思关于“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”的论断,拒绝从大脑深处解释高级心理过程,强调文化、社会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。但由于其理论中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,在1938~1956年间受到苏联政府当局的打压,禁止讨论其理论,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60年代才得以改观。1960年后,维果斯基的著作逐渐被翻译成英文,并传播到西方,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。维果斯基短暂的一生充满创造与探索,其思想的广泛性、深刻性和创造性,无论是在他所处的时代还是今天都是出类拔萃的。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期,他发表了《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》(1925)、《心理学危机的含义》(1926)、《心智与社会: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》 (1931)、 《思维和语言》(1934)等在内的著名发展心理学著作。作为历史文化理论的创始人,维果斯基对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,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、教学的依赖关系等,都做了深入的探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