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恭王像》
周恭王,名为姬繄扈,西周第六代国王,周穆王之子,在位22年后病死,葬于毕原(今陕西西安、咸阳之北)。谥号共王,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其为恭王。
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名号,如汉世宗(即汉武帝)、唐太宗、宋太祖等即为庙号。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,如太甲为太宗、太戊为中宗、武丁为高宗。庙号的授予最初非常严格,按照“祖有功而宗有德”的标准,开国君主一般是祖,继嗣君主有卓越政绩者为宗。庙号同谥号一样,在秦始皇时曾一度被废除,西汉才又开始承袭这一制度,并延续了先秦各代在追加庙号一事上的慎重,因此有庙号的帝王极少,连开创“文景之治”盛世局面的汉景帝死后也未曾被追加庙号,这或许与其错误地诛杀了晁错、周亚夫等贤臣有关,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其时庙号制度的严格。到了唐朝以后,庙号开始滥觞,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,一般都有庙号。一般说来,庙号选字并不参照谥法,但是也含有褒贬之意。太祖、高祖开国立业,世祖、太宗发扬光大,世宗、高宗等都为稳重守成的美号,仁宗、宣宗、圣宗、孝宗、成宗、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,中宗、宪宗都是中兴之主,另外,哲宗、兴宗也都被认为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,而神宗、英宗则是功业不足,德宗、宁宗失于懦弱,玄宗、真宗、理宗、道宗等好虚不实,文宗、武宗明褒实贬,穆宗、敬宗功过相抵,光宗、熹宗昏庸无道,哀宗、思宗只有亡国一途。因中华文化的泽被,王氏高丽、李氏朝鲜以及越南的李朝、陈朝、后黎朝、莫朝、阮朝也都设有庙号制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