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这次回延安,住在蓝家坪的“文抗”,却要到清凉山的《解放日报》去上班。因为“文抗”是延安作家集中的地方,而且人又熟悉,拉稿也方便。上班的时候,顺便就把作家的稿子带到《解放日报》了。对我来说,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,这就是我的组织问题。我长期在党的领导下工作,现在是解决组织问题的时候了。“文抗”的书记刘白羽,已找我谈过两次话,“文抗”的组织委员柳青,也找我谈过话,愿意做我的入党介绍人。不久,我就入了党。
我头一次到《解放日报》去上班的时候,带去了艾青的一首诗和刘白羽的小说《同志》。由于《解放日报》刚创刊,文艺副刊的篇幅小,延安的作家又多,使丁玲主编副刊有许多困难,每天只能发一两篇稿子,还要照顾到方方面面。除了“文抗”的作家,还要照顾到延安“鲁艺”的作家,还有“鲁艺”的同学。丁玲同志和我们两个编辑,在文艺栏发表文章排在最后。我发表了一篇小说《过甸子梁》,用的是“马加”的笔名。丁玲同志看了以后,说:“你的小说有北方作家的特点,表现得很深沉。”
自从1942年以后,从前线回来的作家渐渐多了,前后有周而复、鲁藜、韦明、金肇野、崔璇……作家回来多了,组稿也容易了,我感到非常高兴。另外,金肇野还告诉我一个最不幸的消息:白乙化在长城鹿皮关战斗中牺牲了。我非常悲痛,和白乙化在一起的往事不禁浮现在眼前。为了怀念这位老朋友,我写了一篇小说《宿营》,发表在延安的《谷雨》上。这时,我开始酝酿写长篇小说《滹沱河流域》。我把创作的计划告诉了丁玲同志,她非常支持我的创作。于是,我又从《解放日报》回到蓝家坪的“文抗”,继续从事创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