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取代了明朝的清朝,立国后也牢记明朝“饥荒亡国”的教训,对于“粮食安全”不敢放松。特别是雍正年间,经过“摊丁入亩”等一系列改革,清朝的粮食储量达到了惊人的2800万石。乾隆皇帝登基后,更把储粮标准提高到了4800万石。追求“十全文治武功”的乾隆,在粮食政策上无比务实,乾隆年间的救荒政策,不但彻底取消了官定利息,且有严格的“各省互救”国策,千方百计杜绝饥荒。
05
那么,既然明清两朝都曾高度重视“粮食安全”,为何在其末世都出现了惨烈的“饥荒”现象呢?因为破坏“粮食安全”的,不是天灾,而是人祸。
就以明朝为例,虽然明朝历代帝王都高度重视粮食储备,但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,丰厚的储粮也成了官员眼中的肥肉,贪占挪用粮食成了惯用套路。就连一度遍布全国的“预备仓”,到了明末也彻底不见踪影,许多“预备仓”甚至改建成了王府。万历“亲政”的几十年里,由于他善做甩手掌柜,明朝的粮食储备锐减,万历四十六年时,“天子脚下”的京仓竟然“仅有两年之积”,通仓“仅半年之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