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先秦时期强制相亲的办法不同,汉朝政府是用税收杠杆来鼓励结婚。汉惠帝六年(前189年)令:“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,五算。”汉朝的“算”是政府征税时的一个计数单位,一算为一百二十钱。也就是说,如果女子十五岁了还不嫁人,要加倍征税,最高加征五倍,一直征到你三十岁。如果三十岁还嫁不出去,政府就不管了。那汉朝男女的一般结婚年龄是多少呢?根据学者杨树达的《汉代婚丧礼俗考》观点,汉代普遍的结婚年龄是男子十五六岁,女子十三四岁。也就是说,今天的初中男生和女生,穿越回汉朝就是普遍的结婚群体。
唐朝政府也对最低结婚年龄作了规定,玄宗开元二十二年(734年)诏令“男十五、女十三以上,得嫁娶”。也就是说,唐朝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子十五岁以上、女子十三岁以上。那当时一般人的结婚年龄又是怎样的呢?有学者对《唐代墓志汇编》中记载的三百四十四名上层女性的初婚年龄进行了统计,其中最小的十一岁,最大的二十七岁,十三岁以下和二十岁以上的均为少数,十四岁至十九岁嫁者居多,其中又以十四岁、十五岁的更多。拿到今天来看,女子初中毕业基本就都结婚了,而男子的结婚年龄要比女子略高两三岁。总体来看,唐朝的婚配年龄比汉朝略晚一两岁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