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。(《论语·尧曰》)
子贡曰:“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,何如?可谓仁乎?”子曰:“何事于仁,必也圣乎?尧、舜其犹病诸!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,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
仁者并不是不愿博施济众,然而这有待于外面一切的形势与条件,纵使像尧、舜般,掌握到人间最髙的权力,也未必能充尽其量的博施与济众,这便是谓“命”。命限制了人的种种可能,却逼出人一条惟一可能之路,这一条路,则是尽人可能的,那便是所谓“仁”。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,只在我们心上之一念,外面一切条件束缚不得。一切形势转移不得。只有仁不在命之内。孔子把“命”字来阐述宇宙界,把“仁”字来安定人生界。尽在不可知之宇宙里,来建立必然而可能之人生理想。所以孔子说:
知者利仁,仁者安仁。(《论语·里仁》)
有大智慧的人,认清了宇宙不可必之命,自然感到人生内在必然而可能之仁,是人类理想中最有利的行径了。至于仁者:
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(《论语·述而》)
仁本来是人心自然的要求,他早已获得了他所要求的满足,又何所怨恨呢?孔子说他自己的心情: